未去以色列之前,看了書寫關於馬薩達的故事,已經被以色列人的寧死不屈精神所震懾。去到以色列後,每次跟以色列人談要去哪裡,他們都說一定要去“馬薩達”。究竟為何馬薩達在以色列人心中那麼重要,重要到非去不可的地步呢?因為馬薩達就是代表了以色列的民族精神。
公元前37-4年,希律王在馬薩達建立豪華宮殿、儲物倉庫、蓄水池、炮塔城墻,作為抵抗外敵的避難所和冬季的行宮。到希律王死後,羅馬人在此地駐扎部隊。直到公元66年,猶太人彎刀黨征服馬薩達。公元70年,猶太起義軍從耶路撒冷逃到馬薩達,並且在那裡生活。
公元73年,8000名羅馬軍團包圍馬薩達,圍繞基地修建了8個營地、一座圍墻和一個坡道。起義軍則用泥土和木頭修建一座內部支撐墻。他們對峙3年後,羅馬軍隊對墻進行火攻,勢如破竹。起義軍首領以利亞在武器用完,快要抵擋不住羅馬人進攻時,說服960名起義軍領袖集體自殺,就算死也不要成為羅馬人的俘虜。他說:「我們是最先起來反抗羅馬、也是最後失去這個抗爭的民族。天亮時我們將不再抵抗,感謝上帝讓我們能夠自由地選擇和所愛的人一起高貴地死去。讓我們的妻子沒有受到蹂躪而死,讓我們的孩子沒有做過奴隸而死吧!把所有的財物連同整個城堡一起燒毀,但是不要燒掉糧食,讓它告訴敵人:我們之死不是因為缺糧,而是自始至終我們寧可為自由而死,不為奴隸而生!」他們每家男子先殺死自己的妻兒,然後全體男子抽籤留下10人,殺死其他男子,最後一名男子先放火燒毀房舍,然後自殺。以色列軍人就是這樣在馬薩達全部壯烈殉國而死,何其轟烈!
羅馬軍人在攻陷馬薩達時,發現兩個婦女和五個小孩藏在山頂的蓄水池,因此這個以色列人悲壯犧牲的故事才能流傳至今。馬薩達故事記錄者Joseph在《猶太之戰》寫到:「面對遍野尸首,羅馬軍對發生了什麼一無所知,他們並沒有充滿戰勝敵人的喜悅,而是對這些毅然赴死的英雄們所展現出的威武不屈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充滿敬意。」
960具尸首血流成河,寧願自殺也誓死不降,在沒有退路時選擇了這種最殘酷最慘烈的殉國方式,為的就是死都要死在自己人手上,一個都不能成為羅馬人的奴隸,也不願苟且偷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以色列軍人就是本著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打這場仗。自此以後,馬薩達象徵以色列民族爭取自由,不畏強權、堅貞不屈的精神。
馬薩達是猶太人必到的景點,也是遊客認識以色列歷史必到的地方。
那天,看到很多老師帶著學生來到馬薩達。
在這個四野無人的沙漠,寸草不生的荒涼高原,聽著他們唱著高昂的希伯來文歌,猶如看到昔日壯士面對敵人寧死不屈的畫面。聽著一個導遊指著對面山頭的沙地,告訴遊客:「這就是當年羅馬軍人最後建立的堡壘,比以軍的營地還要高,他們就是這樣被攻破的。」我一邊聽著,一邊想像當年打仗的畫面,以軍軍勢岌岌可危,在危急存亡之秋被逼作出那種全體殉國的決定,何其悲壯慘烈!
我想起項羽在垓下被圍剿時慨歎「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不同時代的戰士都曾經風光過,但最終到了絕境,可以怎麼選擇呢?以色列人選擇了最壯烈的方式死去,而馬薩達精神也成為以色列人心中一直堅守捍衛的民族精神。也許是這樣,以色列在中東戰爭屢戰屢勝,更能在六日戰爭大勝阿拉伯國家。現在以色列軍隊的新兵宣誓儀式誓詞中有一句:Masada shall never fall again!馬薩達永不陷落!要了解以色列民族精神,怎麼可以不去馬薩達呢?
【延伸閱讀】
One Reply to “【以色列馬薩達】解讀以色列的民族精神 ——「馬薩達」”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