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Aida難民營那剎那,帶著百般無奈和無限唏噓。我只是伯利恆的一個過客,而難民營的人民卻是真實地在那裡過活,我可以做什麼?
在希伯崙遇到一個中國男生,他曾獨自走訪伯利恆的難民營。本來我以為要有導遊帶著才能進去,既然可以獨往,我就下定決心,一路問人,一路向Aida難民營前進。在我心目中,難民營是一個荒蕪的地方遍佈帳篷,住滿了窮人,吸毒和犯罪率高。所以,從我看到墻壁寫著Ayda幾個字開始,心中既害怕又期待,究竟巴勒斯坦的難民營是怎麼樣的呢? 一邊走,一邊把墻上的塗鴉鎖進鏡頭。細心觀賞每一副圖畫,都別有心思,記錄了巴勒斯坦人對國家領土被侵佔和在對自由平等的解讀。
一位包頭的婦女走過看到我,對我微笑,舒緩了我緊張的情緒。以前走訪山區和貧民窟的經驗告訴我,窮人的心都比較善良,所以頓時放下了高度戒備,只是小心一點就好了。
沿著墻壁走到轉彎處,遠遠一扇兩層樓高的拱門上面橫著一條鑰匙站在入口,震撼人心。它寄寓1948年建國前後逃亡海外的巴勒斯坦人最終有權利回家,用鑰匙打開自己的家門。
門後不遠處有幾個青少年在聚集,我戰戰兢兢地慢慢走去,旁邊是一家髮廊,看來他們是裡面的員工。再走前一點,有一家青年中心。要了解一個社區的發展,只要找到一些非牟利機構就可以略知一二了。旁邊有另一家社區中心,我正猶豫要進哪一家時,突然有個導遊帶著一團人來到青年中心,我就趁機跟著他們走進去了。導遊介紹了中心的一個員工後,就到外面等候。我看到他們都坐下來,就厚著臉皮問職員是否可以加入,他點點頭。就這樣,我就誤打誤撞跟了一個團來聽青年中心的介紹了。
職員是一個在伯利恆土生土長的巴勒斯坦人,他大概說明一下難民營的產生原因和難民數量、在黎巴嫩和約旦生活的困難、聯合國支援和資源的削弱等情況。他講話有點快,我吸收不了全部信息,不過起碼對難民營有基本的了解。Aida住了5000個難民,他們是1947-1948年建國後回來住在這裡的。當時有1百萬難民四散到約旦、黎巴嫩、敘利亞等地。現在在黎巴嫩的巴拉斯坦難民就算本身是專業人士,也找不到工作。因為當地限制15個行業不給巴人工作,包括律師等專業。在約旦的難民也是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很難找到工作。直到2019年,有1千9百萬名巴勒斯坦難民散居各地,以色列境內就有27個難民營。聯合國近年削減對難民營的撥款和支援,非牟利機構的營運愈益困難。他們都是這裡的義工,能幫多久就多久。講到這裡,職員似乎對難民營的前景有點愛莫能助的無奈。
之後他就帶我們一行8人走進社區看真實的難民營情況。只見建築是三四層樓高的水泥磚頭結構,跟我想像的帳篷完全是兩碼子的事。樓宇的外貌沒有規則,看上去應該是隨便蓋起來的。建築物排列不整齊,這裡一棟,那裡一棟。如果沒有人帶著亂走可能會迷路。沿途有一些小孩都主動地跟我們說hello,其中一些外國女生就逗他們玩一下。職員帶我們走到一棟樓下面,剛好碰上他的同事在帶另一團人,他就直接叫同事一起介紹。
那位同事說這裡的房子都沒有封頂,因為難民人數一直增加,所以會一直在頂層再蓋上去。有些建築頭兩層和第三層的外墻顏色完全不同,就是因為這是後加的。
而天台有很多大型的黑水箱,是為了防止被截停水也有水用。
走到一所學校的門外,職員說因為之前發生衝突,這所學校沒有再營運了。
再走前一點點,就是畫滿了塗鴉的隔離墻。以色列軍人為了阻止小孩扔石頭和害怕我們扔汽油彈,就把這裡圍起來了,他說的時候有點嘲諷以色列的行為有點小題大造。最後我們就回去青年中心,大概走了15分鐘。
那團人離開後,我留下來買了一張明信片,算是對他們的支持。
還記得我問那個職員:“為什麼你會在這裡當義工?”他語重心長地說:“伯利恆是我的家,我在這個難民營成長,可以盡一分力就做多一點吧!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很有限,但是還是要做。”我問另一個同事:“你對猶太人有什麼感覺?”他很理性地解說:“這不是猶太人和穆斯林的問題,我們都想要和平,我們也可以相處得很愉快。問題是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政府利用宗教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紛爭,這些都是政治問題。”他的說法令我重新反思以巴衝突從頭到尾受害的還是百姓,之前我一直認為猶太人和穆斯林都不喜歡大家。但是其實他們都想要和平,只是政府的隔離措施和政策使雙方的關係持續緊張,宗教或許就是政治家一直運籌帷幄的一種工具。
離開青年中心後,我蹲下來在背包找東西,突然一個小女生圍著跟我說Hello。那一刻我先看一下手機有沒有不見了,畢竟我常常被偷東西。一摸口袋還在,馬上拉上拉鏈,再看這個女孩要幹嘛。我看她沒什麼惡意,就問她幾歲,媽媽在哪。她好像不太明白我說什麼,我說我要走了,她就跟著我走。走到一個遊樂場,她指著裡面,然後一個女人走出來接她,我就跟她微笑點頭說再見。那一刻我很愧疚,竟然懷疑女孩想偷東西。或許是難民營犯罪率高的印象在我的腦海裡根深蒂固,因此容易提高警惕。不過,或許真正走過難民營,才會明白他們只是一些無家可歸的人,我們應該用什麼眼光看待他們呢?不過最諷刺的是難民營的外面建了一棟高級酒店,不知道遊客住在那裡有什麼感覺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