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沒有事做回到中大sit堂,感受良多。
到康本國際學術樓上社工課,問了3個人才找到課室位置,畢竟當年還沒有這棟建築,剛好遇上火警鐘壞,電梯也停了,最後遲到10分鐘,幸好有後門進去。
一開門,學生一人一部電腦或ipad,只有我一個人拿出紙和筆,有點格格不入。堂上有練習要做,一些同學沒有帶筆,老師也貼心地準備了。看來,這個年代的學生一腦走天下,紙筆已經是“老餅”的標志。偷看四方的同學在做什麽,查電郵、回覆電郵、打機、玩手機、上網,大部分低著頭,老師問問題,鴉雀無聲,自找沒趣。只有我努力地抄筆記,恐怕錯過什麽似的。
第二個練習要分組討論,5人一組。我主動地使眼色叫旁邊的男生過來,大家都寫上學生編號,只有我不寫。他們問爲什麽,我說我是旁聽的,就沒再說什麽了。沒想到跟一群年輕20年的學生一起討論沒有違和感,沒有人發現我嚴重超齡,感恩生得一副童顔。
午餐到一間新餐廳龐can吃,兩餸66.5,雖然有點貴,但是日式的食物味道不錯,值回票價。有些同學一個人吃飯,直接戴上耳機,靜靜地吃飯。相比傳統的學生餐廳,新餐廳多了一種格調。
午後陽光照射未圓湖畔的落羽松,金黃棕紅美不勝收。坐在湖畔曬太陽,想起當年讀書時未曾駐足湖畔欣賞秋日之景,放學都趕著去補習或聚會,連落雨松都未見過,有點後悔青春的匆忙,錯失了中大的美景,要等到中年才懂得珍惜。
下午去上陶國章的哲學課,這位老師由我的年代開始就聲名大噪,終於有機會朝聖。他教了30多年,腦筋依然很靈活,思路清晰。見他在白板迅速地寫字,我拼命地抄,就感覺到讀哲學的人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邏輯思考強。難得有幾位同學也手抄,使我不再成爲異類。當中談及幸福感是通過自我實現得到,跟上午的課有點像。原來,哲學關心的人類幸福、人生意義等課題和社工的關心點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也是我近年探討的課題,聽得特別入神。
重新踏足校園做學生的感覺真好,似曾相識。後悔當初不喜歡讀書,讀中文系已經很吃力,沒有去其他系上課,現在才發現社工系的課有趣多了,老師也會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這是我喜歡的。有一刻,冒起重新讀書的念頭,不過想到要寫論文就打退堂鼓了。課堂的反思也使我審視自己的想法和成長,跟我這幾年報讀的心理課程和平時的反思很像。
終於明白人們常説做學生真好,珍惜重返校園做一天學生的時光,只需要上課和吃飯就一天。以前不喜歡讀書,現在卻渴求知識,享受純粹的學習,沒有壓力,沒有計算,這是最佳的學習狀態。如果時光倒流,我會每天排滿課程,專心學習,畢竟做學生的身份就那麽一次,應該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