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ader

Translation

羅馬尼亞,第一次踏足的東歐國家,沒有帶著任何期待來了,卻帶著一絲絲惋惜離開。

東歐,給人的印象就是“窮”、“危險”、“共產國家”、“落後”等。羅馬尼亞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國家的名字而已,陌生中帶點神秘。8天的行程後,如果要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這個國家,那會是“耐看”!它有很多自然風光,中部可以爬山、滑雪,南部靠近黑海;

Sinaia Peles Castle

小鎮有各自的特色,Brasov、Sighisoara、Sibiu的舊城區盡是德國風格的小鎮,矮小的房屋穿上色彩繽紛的衣裳,猶如置身童話世界;

Sighisoara
Rasnov 山頂俯瞰小鎮

羅馬尼亞皇帝住的城堡瑰麗堂皇,訴說著曾經輝煌的歷史;荒廢的城墻和碉堡見證了戰爭的時代,而大量空置的房屋更是共產時代殘留的遺物,像放映著一部部時代的記錄片。

Rasnov廢棄碉堡
Astra Museum @ Sibiu

羅馬尼亞,比我想像中更有內涵,值得慢慢細味。

不過,當地人對自己的國家充滿了無奈。政府官員官官相衛,貪污越來越嚴重。縱使加入了歐盟,能共享資源和得到撥款,但是資金大部分被高官中飽私囊,真正用在社會建設和人民福利上,少之又少。國家交通建設仍然停留在共產時代,城鎮巴士沒有時間表,跨區火車班次疏落,火車巴士延誤是皇道,沒有資金建設高速公路,道路破爛不堪沒人維修……生活最基本的交通來往,無法為民生帶來便利,從大城市到小鎮的道路皆是殘破不堪,究竟投資在社會建設的資金做了些什麼出來呢?吉普賽人不求工作,只伸手問政府拿錢,生了一大堆孩子,爭取更多資金援助,錢用來買煙買酒,沒錢就到處騷擾人討錢。羅馬尼亞危險,不是因為羅馬尼亞人窮,很大因素是吉普賽人到處擾民生事,當地人只好無奈地看著國家的資源被他們胡亂使用,白白貼上“貧窮”“危險”的標籤。國家經濟每況愈下,人民工資低,物價高,稅收繁重,無論怎樣努力仍然生活困難,只好跑到其他歐洲國家打工賺錢。職場大多是靠關係拉攏,能者不一定能獲得相應的待遇。反而無能者只要懂得攀附權貴,就能獲得一官半職,成為話事人,試問國家掌控在這群人手上怎能進步呢?一個國家穩定,人民豐衣足食,自然留得住人。羅馬尼亞人在這樣的政治經濟環境下,只好無奈地到處漂泊謀生,為的只是基本的生活糊口。聽著他們的故事,有一種莫名的感慨油然而生。

羅馬尼亞人不輕易對別人微笑,但是他們是外冷內熱。還記得沙發主人說過,羅馬尼亞人對客人很真誠,客人來了,他們會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不會掩飾。倒是英法等歐洲國家的人表面跟你微笑,背後卻諸多防備,或許這都是已發展國家人民的通病吧!住了兩個沙發主人,他們都分別為我煮了一頓晚餐,對我這個流浪的女子來說,真的有回到家的感覺。俄羅斯人、羅馬尼亞人都是表面冷漠,內心卻是溫暖窩心。比起虛假的微笑,這種內在的真誠來得更實在。

熱情的沙發主人Ramona

離開羅馬尼亞的前一天,我為這個國家禱告了。Sibiu幾百人在零下十度也要出來集體遊行以控訴對政府貪污的不滿,我看在眼裡。

Sibiu 遊行

Sighisoara旅館員工眼神中流露出來對國家又愛又恨的無奈,我默默地聆聽,卻無能為力。火車上大學生苦笑地說著那句“在羅馬尼亞,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我的心有點酸溜溜。突然覺得有點心疼這個國家,可是我只是一個過客而已。什麼都做不到,或許為他們祈禱,送上祝福是一個完美的句號。一個沒有期望的旅程,卻帶著隱隱的不捨和惋惜離開。於我而言,旅行帶走的不是只有風景 ,而是一個國家的生命故事。現在,羅馬尼亞,已經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名字了。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