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以緣起、緣盛、緣滅為主軸,記載作者小凡從澳洲工作假期回來後投考空姐,到飛行期間遊歷列國,最後在疫情肆虐下辭退回歸平淡的成長故事。在無數場飛行中,工作人員或許只是一次性合作,下機後說了不太可能再見的“再見”;匆匆一瞥停留的國家,遇到的人和事過眼雲煙,連花期、日出、日落也是一個減數。社會運動和疫情後,離別的場合此起彼落,緣分無聲無息消失。這一切緣分在作者眼中都是減數,正因為如此,作者帶出了四字真言—及時珍惜。
看著作者這幾年當空姐飛過的城市,還有一折機票流浪的國土,我心中不禁暗笑:會不會太巧呢? 大部分地方剛好是我這些年踏足過的。唯一不同的是我沒有公司補貼,只能努力賺錢一個人去窮遊。印度孟買的貧民窟、斯里蘭卡的海洋火車、土耳其的熱氣球、福建土樓、摩洛哥的清真寺、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台灣打工換宿等,冥冥中有一種難以說明的緣分在我們之間流轉。看到小凡大部分旅程都有伴同行,小心翼翼中帶點冒險精神,使我對她弱質纖纖的形象有所改觀。由於每段停留時間不長,她與同伴、當地人、一個地方的緣分沒有很深,而她也習慣了這種輕輕地來,悄悄地走的緣分。自從長途旅行以來,我習慣了留在一個國家2周或1個月以上,花時間去感受一個地方的文化和人民生活,明知道是一個過客,卻希望延長建立緣分的時間,更盡量與一些人保持聯繫。旅行是一晃而過的緣分,能否把緣分變成加數,視乎兩者之間的意欲了。
喜歡北韓的記錄,畢竟這是我一直想拜訪的國度,卻真的不想跟團去看指定的“假象”。作者從導遊的互相監察、地鐵站的觀光、遊樂場的死寂、學生每天為遊客服務的無奈表演、人民對金日成由衷的崇拜等,反思共產制度下自由的限制和資訊的不流通,但當地人則安於現狀,只相信北韓領袖所說的,不像香港人那麼多不滿,有時候沒有煩惱也是一種舒服的狀態。作者從街上木無表情的臉容想到全部是否樣板人,做戲給遊客看,但是香港人不是一樣嗎?地鐵車廂中的人只會低頭滑手機,街上的人也是愁雲慘霧,冷漠無情,資本社會的人心靈是否比共產社會的更匱乏呢?
北韓導遊最想去的國家是南韓,近在咫尺卻遠在天邊,很多事情對北韓人來說非垂手可得,連聊天都要被監察,更何況是自由戀愛?吃、住、生、死都是國家安排好的,這裡有緣分可談嗎?
作者在緣滅一章寫愛情、友情,包括自己和朋友的。人大了,會對朋友斷捨離,把時間留給值得留的人,遠離棄之不可惜的友誼,這一點我也一樣。愛情上,作者的體會是“請不要妄圖改造你的另一半。唯有協商和溝通,才能讓一段關係走得更遠。”正中下懷,也是我這幾年一直在學習愛自己的功課。
從第一本書《讓我在青春中感冒得死去活來》到《任》,小凡貫徹富詩意的文字,辭藻華美,浪漫動人,而此書多了一些真情剖白,比第一本多了生命的反思,足見作者這幾年的人生感悟和閱歷。
2年前,在新書分享會認識小凡,發現我們曾共存在同一時空——澳洲工作假期,而我們都是同一間大學同一個學系,只是我畢業比她早。買處女作時,告訴她我也在寫相似的書。
《離開,是為了找我回來》出版後,她約我出來吃飯買書,她說正在找出版社出第二本書。
到我從澳洲旅行回來後,得悉她出書了,二話不說便買。本來打算約她吃飯再聊,剛好知道她去書少少做書童,我便去那裡找她,還認識了幾位她的作家朋友,最後大家在書店吃晚飯,聊寫書賣書。
面對社會運動的創傷、疫情的社會停頓、朋友的移民等,緣分似乎是減數。不過,總覺得我和小凡從相識到互相支持的緣分是一個加數。在基督信仰裡,緣分會在天堂再續,我也不會為地上的離別而感到哀傷。只要在地上珍惜每個相遇的人,無憾共聚的時光便可。緣分的加減我們不能控制,但是願天下的人都珍惜當下,也接受緣分的離去。願《任》創造更多緣分故事!
寫於蘇拉8號風球下
【延伸閱讀】